第273章(1 / 2)

大明海寇 寒风拂剑 4392 字 7天前

最终这种炮的性能被规范了下来,其在海面上对敌船进行炮击的时候,最好将射程控制在一百五十米之内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尽量将距离拉近到一百米之内,装药四斤,可以比较准确的命中敌船。

使用霰弹的时候,有效射程同样在一百米左右,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,只要精度不差太多,往往可以一炮就将一条敌船的甲板给清理一空,着实相当厉害。

而且这种炮装在飞字号快船上试用之后,对飞字号快船影响不大,不但可以在桅杆后面布置一门这样的卡隆炮,而且还有条件在船首甲板上再布置一门,不过船上装载的其它火炮要进行精简,只能再在下层甲板上装载四门五号基准炮,再多的话,飞字号快船就无法承受了。

不过就算是减少了五号炮的装载,只要给这种船装上两门三十二磅卡隆炮,照样也使得这种飞字号快船的火力变得相当强悍,火力提升了一大截,一旦与人交手的话,可以发挥出相当大的威力。

于是于孝天立即下令让淡水炮作这边,开始批量投产这种卡隆炮,装备水师战船使用,并且命令炮弹场,开始大量铸造这种新炮的炮弹,并且最大限度控制炮弹的公差,以免造成公差过大,严重影响炮击精度。

另外这种卡隆炮因为口径大,还可以更方便的采用一些新的炮弹,比如海狼现在已经大批量装备的葡萄弹,在使用这种新炮射击的时候,威力相当不错,如果拿去对付同行们常用的那些中式帆船的话,完全可以不用实心弹,直接使用十二颗小炮弹组成的葡萄弹,轰击敌船,差不多一炮过去,就基本上可以把敌船给打的千疮百孔了。

另外这种卡隆炮的口径大,也为试验开花榴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。

这个时代其实可以爆炸的榴弹已经早被发明了出来,中西方都已经有所采用,而且这种榴弹因为还是圆形炮弹,加之世界上还没有人研制出雷汞,故此没法使用近现代化的引信装置。

这种榴弹结构非常简单,只是一个中空的圆形炮弹,上面留一个带有台子的小孔,通入到炮弹内部,内部装填黑火药,在这个孔之中,塞入一个中空的木塞,木塞之中装有慢燃引火药,这就是榴弹了。

这种榴弹在使用的时候,必须要将信管口部朝向炮膛底部,靠着炮膛的火药击发的时候所产生的热能,将信管中的火药引燃,在榴弹飞到目标的时候,落地爆炸,其实这种引信,就是一种定时引信。

不过这种榴弹目前为止,并未推广使用,因为这种榴弹存在很多缺点,第一使用的时候很不安全,稍有不慎,就可能在炮弹未飞出炮膛的时候爆炸,造成严重的炸膛事故,另外战时炮手太过紧张,可能会不能将炮弹正确装入炮膛,导致无法引爆,还有就是这种炮弹生产成本高,制作起来比较麻烦。

最关键的还是这种榴弹威力并不怎么大,中空的炮弹内部装不了多少火药,就算是成功落地引爆了,也炸不开多少弹片,充其量也就是能炸出几瓣或者十几瓣,杀伤力并不是很强,甚至连葡萄弹的威力都可能比不上。

所以这种榴弹在这个时代,就算是被发明出来,使用也极为有限,而明朝自身大口径火炮数量也不是很多,充其量最大的红夷大炮,也就是十几磅的炮弹,这样的炮弹采用榴弹的话,威力实在是不咋样。

但是现在于孝天弄出了这种三十二磅的卡隆炮,使得炮弹变大了许多,在保证炮弹强度的前提下,炮弹内部可以装填更多的黑火药,可以提高炮弹的爆炸威力,使得装备榴弹成为了一种可能。

于是于孝天将榴弹的结构告诉了炮弹场的工匠们,让他们先用十二磅炮做实验,试制一些十二磅空心榴弹,进行试射,直到找到成熟的工艺,和确保安全之后,再试制三十二磅榴弹。

另外这种卡隆炮弹道曲度大,稍远一些距离炮击敌船的时候,炮弹都是以弧线弹道下落砸在敌船上,击穿敌船甲板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,但是却无法给敌船造成更大的杀伤,所以在开战的时候,也可以使用燃烧弹来攻击敌船。

至于燃烧弹可不是后世那种装填各种可以剧烈燃烧的空心炮弹,这时代的燃烧弹,其实就是把实心炮弹使用之前,先放在炉子上面烧红,然后让炮手用特制的夹子,将烧红的炮弹夹起来装入炮膛之中。

而为了防止烧红的炮弹引发炮膛内装填好的火药,造成自发的事故,在装填烧红的炮弹之前,必须要在火药和炮弹之间,先放入一个湿的泥饼子,还要非常小心,不能漏气,让炮弹的热力透过泥饼子引燃火药,是个很危险的方法。

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攻击敌船却很有效,炮弹砸在敌船上的时候,除了先依靠自身重量给敌船造成破坏之外,烧红的炮弹还可以在停下之后,引燃敌船,甚至烧穿敌船下层甲板,直至掉入敌船更下层的舱室,引起敌船火灾。

但是这样的燃烧弹准备时间很长,要先烧红炮弹,就需要不少时间,还要在船上准备炭炉,具有很大的危险性,必须要小心操作才行,另外烧红的炮弹装入炮膛之后,在发射之前,会加热火炮,使得火炮升温很快,不能持续进行炮击,必须在使用燃烧弹之后,冷却炮身之后,才能继续发炮。

但是既然这种办法有效,于孝天还是决定不能因噎废食,还是让海狼水师中的炮手们演练这种燃烧弹的使用,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,并且制定出严苛的操作规范,省的到时候一旦使用,没把敌船给点着了,先把自己给炸翻了。

陈生领了这个命令,立即开始着手安排下去,并且亲自开始去试验燃烧弹的使用方式,来确定燃烧弹的使用规范,下一步随着三十二磅卡隆炮的装备,将会在船队之中推广使用。

二月下旬的时候,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之后,淡水城筑路工程终于开始动工了,根据派出的人员“勘测”,他们规划出了一个以淡水城为中心,朝四周移民村辐射的道路网。

这张道路网将所有移民村都连接在了一起,除了可以从移民村直通淡水城之外,各个移民村之间,也规划出了相连接的道路。

而且在于孝天的参与之下,为了减少一定的施工量,将这些道路分成了两级,一级路宽十步,可供四辆牛车并排而行,主要是用于运送物资的主干道,只通达到移民村关键的几个节点上,保证大宗物资可以在这条路上畅通无阻。

二级路算是乡村道路,宽六步,可供两辆牛车并行,主要用于各村之间和主干道连接的道路,可以满足乡村外出,将村里面的物资轻松的运出村子。

第八十四章 筑路工程开始

这些道路一旦建成,以后不管是淡水城辖域之内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,其它地方的人员以及物资,都可以方便的迅速抵达出事地点,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淡水城一带的物资流动速度,为下一步继续拓展地盘提供有利的条件。

虽然这种路放在后世,实在是算不上宽,但是在这个时代,绝对算是阳光大道了,就算是陆上大明现在城市之间的驿道,也远达不到这样的宽度,有些重要的驿道,宽度甚至不足于两米,一米宽的驿道就算是好路了。

陆上的驿道多只是用石磙随便在土地上碾压出一条坚实一些的路面,上面既不铺沙石,也不铺石板,就是一条土路,而且谈不上什么维护。

驿道两侧也没有排水渠,天旱的时候走在驿道上,一脚深一脚浅,满是浮土,古人接待朋友说为其洗尘,其实很形象,在这样的道路上走一趟下来,吃的土少都不行,一个个行人各个都是灰头土脸的样子。

长年累月这种路被行人车辆碾压过去,渐渐的便会降低路面,日久天长下来之后,说是一条路,其实更像是一条沟,一旦下雨的话,这路就成了沟渠,加之没人养护,被车辆碾压的到处都是坑坑洼洼,雨天这种路根本就是一连串的烂泥坑,走起来说寸步难行都是表扬它们了。

也难怪古时候军事行动非常困难,一场大规模的作战,准备时间非常长,有时候从决定动兵,到真正开始动兵,长的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,最短的也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成行。

除了官僚们的拖沓之外,道路难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打仗需要物资,各种物资要先集中到出发地,道路实在是不给力,稍微下点雨,就基本上没法走了,所以物资准备时间需要很长时间。

就算是好不容易准备好了物资,开始进兵了,军队的行动速度也堪比蜗牛一般缓慢,于孝天以前看书或者上网的时候,看到不少有关古代行军速度的信息,说古代军队一天行军距离,一般情况下不会超出三十里,有时候只能走十几里,他就很纳闷这是为什么。

但是他到了陆上走了几次之后,才理解了这是为什么了,古代的道路实在是让人无语,大军行动不光是当兵的走,还要携带大量的辎重物资以及大炮,这些东西必须要靠着车辆运输,在这样的道路上想要走快,根本就不可能。

当兵的要一边走一边还要修路,给车辆通行打通道路,下午早早的还要停下来安营扎寨,一天实在是走不了多长时间,道路也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的物资运送。

但是于孝天决心在他控制的地盘上,不能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,道路是民生的基础,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,没有像样的好路,是不成的,一旦有事分散的物资人力,很难快速进行调动,更谈不上快速反应了。

明朝北方建奴和明军打的是一塌糊涂,北方的兵力一直不是很充足,就算是最危急的时刻,大明朝廷也没有轻易将南方的军队朝北方调,也是因为道路的原因。

从四川把兵调到辽东,期间从派人传令,到地方军队接受命令开始准备,需要很长一段时间,然后再行军,又需要很长时间,往往不等地方的军队走到地方,出事地方的战事早就已经结束了,所以说起来大明常备军数量不少,但是直至其灭亡,也极少从南方调兵到北方参战,道路限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
这次于孝天要来一个大手笔,将淡水城的道路彻底整治一番,要彻底改变以前这里道路交通情况太差的情况。

筑路工程是和修渠工程同时开工的,各乡各村之前的卫生大整顿经过为期近半个月的整治之后,已经变得好了许多,棍棒之下没人再敢不关注他们住处的卫生情况了,各村都饮用上了干净的水源,开挖出了排水的下水道,村子里面不再污水横流,许多地方的积水坑也被填埋了起来,改善了村子周边的环境。

另外经过前期动员之后,各村也开始做好了修建水渠的准备工作,各村负责的施工规划图纸,也下发到了各村之中,村里面的人看不懂不要紧,淡水城派人去他们村子里面,田间地头上用白灰给他们划出线,让他们照着白灰画出的线进行施工就可以了。

至于挖出的土方,除了加固在沟渠两侧夯实做成堤坝之外,多出的土方,则用于填平一些低洼的地方,还有就是将其堆放在要施工的道路沿线。

近千名苦役营的苦役们还有各处购买来的奴隶们,被集中了起来,近二百辆鸡公车被分发下去。

另外大批新运来的铁锹镐头以及藤筐竹篓,也已经到位,还有采石场的石匠们,也已经用采下的巨石,雕凿出了十几个大石磙,作为碾压道路之用。

根据最初的规划,这些苦役们,被分成了六组,同时在六个地方开始施工,基本上没有为其配备畜力,全部要靠着人力完成。

为此还调派了一个中队二百多人的战兵,来负责看押监督这些苦役和奴隶们,还有专门负责进行规划记工的人员,来给这些苦役们分派任务,指导他们施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