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1章 宏观调控开始(1 / 2)

初到团中央上任,柳书记的工作是忙碌而充实的。

他分管的四个部门,学校部、少年部、机关服务局和青基会,司局级干部一大堆,照惯例,柳书记都要一一召见,与他们进行沟通。

陶汉荣给柳俊送了五份人事资料,柳俊最终选定了一个名叫柯启帆的年轻人,是办公厅秘书处的一名普通干部,二十八岁,级别只是正科。二十八岁,如果是在县一级行政单位,这个年龄能够到达正科级,要算是很不错的了,前程无量。因为在大伙看来,距离县领导也就一步之遥。纵算在地级市的办公系统,二十八正科也算不错。但这是在团中央,一个以培养年轻后备干部著称的“摇篮”,三十岁左右的正处级干部,一抓一大把。三十出头就副厅的,也十分正常。柳书记算是特例,三十二岁的副部级,全国绝无仅有,不做比较。柯启帆本科毕业,二十八岁才正科,可见仕途并不顺畅。

在中央部委,仕途并不顺畅的潜台词就是“后台有限”。

柳俊选拔秘书,不希望关系网太复杂的,单纯点好。

当然,柳俊也并不仅仅是单凭这一点,就选拔柯启帆做秘书。他看了柯启帆亲笔书写的个人履历,字写得很漂亮,规规矩矩的行楷体之中,偶尔会露出一丝“狰狞”之色。这就不错,懂规矩,还有点个人姓格。

柯启帆显然没想到柳书记能用他担任秘书,惊喜之情,可以想见。在官场,如果没有强劲的后台,那么最快捷的晋身之道,就是得到领导的赏识。而得到领导赏识,其中最靠得住的,便是成为领导的秘书。除了曰曰与领导呆在一起,还有一点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无论哪个领导,都要培养自己的班底,没有什么人,比秘书外放用起来更顺手的了。

由领导的秘书而进阶高级干部的例子,在国内官场不胜枚举。

柳书记三十二岁就成为副部级干部,前程之远大,不可限量。追随这样的领导,那是一辈子的运气。可以说,如果柯启帆得到了柳俊的信任,只要柳俊不倒,他就不会倒。

柯启帆自觉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柳书记的,唯有努力工作,牢牢把握这天上掉下来的机会。

经过几天磨合,柳俊对柯启帆比较满意。

柯启帆如同初到他身边工作的潘知仁和于怀信一样,谨慎小心,手脚勤快。当然,在眼观四向耳听八方这个方面,还有点距离。这个急不来,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锻炼。柯启帆与潘知仁于怀信都不同的地方在于,他有时会主动向柳俊发问,带着一丝紧张和一份崇拜的神情,有点胆怯地向柳俊提出自己的疑问。

柳俊很喜欢这一点。

不明白就问,不胡乱揣测,很好!

在高级领导身边工作,胡乱揣测领导的心思是大忌,万一猜错了,会很被动。机关就这么大,内部人际关系可有多复杂?到了柳俊如今的地位,虽然不至于成天去琢磨机关干部那点小心思,也会有些必要的关注。柯启帆正在努力的快速接近一个合格秘书。

学校部和少年部的工作,都有一定之规,通常情况下,上级领导不主动干预,反倒会更加的井井有条。柳俊循例召见了这两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干部,主要是了解了一些情况,并没有对具体的工作提出任何建议。倒是学校部的负责干部主动和柳书记说起了支教活动。

大家都知道,这个支教活动的鼻祖,便是柳俊。

早在十年前,柳俊刚到n省团委工作不久,担任学校部副部长的时候,就提出来搞支教活动,获得了团中央的充分肯定,后来这个工作,逐渐在全国推广。

学校部的领导,就希望柳书记能够对支教活动做一些具体的指示。

这个也是官场上惯用的技巧,给领导创造“高瞻远瞩”的机会,拉近和领导的距离嘛。柳书记一上任,就对学校部的工作表示充分的重视,也是学校部的荣耀。

柳俊没有接这个茬,只是微笑着说自己尚在熟悉情况,暂时不发表意见。

既然领导表示了慎重,自然是谁也不敢再多说什么的了。

主要领导召见基本结束之后,柳俊决定去青基会看看。学校部、少年部和机关服务局的办公机构,都在机关大院,青基会因为是社会团体姓质,另有办公地点。

业务上,接受团中央的领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