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节(2 / 2)

“皇阿玛圣明。儿臣找个时间,把那三个院子的匠人们,全部系统的考察一番,重新做安排。这第四个院子就专门负责研究飞机。”

即使是一心一意做实验,不问世事的匠人,也都是人,普通人。而人的天性它就是如此,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什么环境,时间久了,自然就会产生矛盾和分歧,分帮分派。

对于这些小事,只要他们闹起来,不影响正经事儿,胤礽向来是不管不问,甚至是视而不见的。

可是这几年随着皇阿玛不断的送学徒进去,人员安排逐渐开始杂乱,分工也不明确。胤礽在今年年初的时候,已经察觉到这个人才浪费的苗头,心里就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调整比较好。

现在皇阿玛既然要建设玩具处的第四个院子,他也就直接借着这个机会,把现有三个院子里的所有人员,全部打乱重新安排。

而且,飞机实验可是会要人命的,这个也要大家事先说明,要不要进第四个院子,让他们自己决定。

想想在原来的历史上,那些为了人类可以飞行的梦想,亲自投身实验的科学家们,不管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的,胤礽都只有钦佩和尊敬。

康熙皇帝自然也想到飞行实验非常危险这点。所以他对于飞机的研究,虽然心动不已,却也是心有顾虑,神色犹豫不定。没办法啊,实在是宝贝儿子对于器械的热情太大了,让他不得不防。

“说起这个飞行的事儿,朕记得,在元末明初,跟随前朝太-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里面,有一位特别关键的人物,叫陶广义。”

“他因为在火器方面的成就,在战事中立了不小的功劳,被明太-祖皇帝赐名陶成道,官封工部侍郎,人称陶万户。陶成道在晚年特别痴迷于各种飞行实验,甚至是亲身上阵,因此丧命空中。”

“皇阿玛,儿臣也知道这个人物,陶成道先生应该是人类飞行事业上,进行飞天登月实验的第一人。”

“等我们哪天登上月亮了,也找一座山命名陶成道山,皇阿玛觉得如何?” 胤礽兴致勃勃,一脸跃跃欲试的兴奋。一双桃花眼波光闪动,不自觉的笑成了两道弯弯的月牙儿,风流流转间,就跟两个小勾子似的,勾人心魂。

华夏的航天事业,这次可不会在落后于西方国家了。自己国家历史上的伟人们,当然是我们自己来做纪念,才能让他们没有遗憾,含笑九泉。

看着儿子难得露出的笑意满满的小眼神儿,康熙皇帝乐了,心里琢磨着这个“也”字。

他猜测,在原来的历史上,西方国家那帮蛮子,不光是首先登上了月亮,还无耻的把月亮上的一座山命名陶成道山,以此炫耀自己,嘲笑中国人的落后。

理解了儿子心里的那份不甘心和小遗憾,康熙皇帝大度的表示,“皇阿玛答应你,就命名陶成道山,再命名个路易一世山也行。”

“皇阿玛这辈子要是能看到那一天,那可真是不枉此生了。”

听到皇阿玛满是遗憾的感慨,胤礽对此倒是很有自信,“皇阿玛,你今年才三十一岁,儿臣估摸着,在六十九年之内,应该可以做到。”

呆了一下的康熙皇帝,回过神后,轻轻的拍了一下儿子的光脑门,笑道,“行,皇阿玛就努力和老天爷争取,亲眼看着儿子造出飞机,登上月亮采根桂枝下来。”

“你还别说,今儿这个野兔聪明的找了你救命,说不得就是一个好兆头。这月亮上面可不是就桂花树和月兔,吴刚嫦娥吗?”

这下轮到胤礽发呆了。

他要不要告诉自家皇阿玛,月亮上坑坑洼洼的,光秃秃的,几乎是真空地带,一个活物都没有,压根儿就不适合人类生存?

第96章 飞机

不过, 胤礽的问题压根儿就不是是问题,因为康熙皇帝接下来的这句话, 才是重点。

“所以,为了让你的皇阿玛能安心的活到, 你飞上月亮的那一天,这个飞机的研制实验,你就不要亲自参加了。画画图纸,坐镇指挥一下就好。”

胤礽又是一呆,“皇阿玛,您放心,儿臣有分寸。虽然儿臣很想, 但是不会和陶成道一样,亲自做飞行实验的。”

“只是,这个飞行实验的人选, 还是要好好的挑选一番。毕竟,危险性太大。”

在已知的人类的飞行历史上, 像陶成道这样, 以身殉科学事业和飞行梦想的人, 很多,很多。

因为做研究的人都明白,在很多时候, 是只有本人亲自去做实验,才会有最切实的感受,目前的研究中都有哪些问题, 需要朝哪方面改进等等。

当然,胤礽更是明白,康熙皇帝不会答应他亲自参与。

估计玩具处里面,包括黄履庄在内的所有匠人大师,皇阿玛都不会让他们亲自做飞行实验,毕竟要培养一个顶尖人才出来,实在是太难了,时间太长了。而大清,现在各行各业大力发展的时候,最紧缺的就是人才。

“这方面你不用担心,玩具处只负责研究就好,其他的事儿都有皇阿玛来安排。” 儿子这么心软善良,到时候万一有人因此出事,就怕会承受不住打击。还是他给操办为好。

胤礽明白皇阿玛的心意,却是轻轻摇了摇头。

他的目光穿过面前一丛丛开的烂漫繁华的月季,紫藤···,郁郁葱葱,苍茫千里的老林子,在京八旗军的驻地村庄,看向那宛如神龙抬首,遥遥拱卫着京城的西山山脉。

峰岭连延,层峦叠嶂的“神京右臂”,在晚春午后的灿烂阳光的照耀下,好似也变得温柔多情了起来,把它臂弯里的整个西山林区,都给变得暖烘烘的,一直暖到人的心里,绵延柔和,不让你感到丝毫的灼热烤烫。

“儿臣谢皇阿玛的维护。只是做飞行实验的人,需要把他的飞行感受和一些具体数据反馈回来。所以在挑选人选这个方面,儿臣还是要参与的。”

“儿臣很感动皇阿玛的心意。皇阿玛您请放心,儿臣总是要经历这些。”

没想到儿子会拒绝的康熙皇帝,闻听此言,又注意到儿子脸上那坦然镇定的表情,感动欣慰伤痛各种情绪交杂在心里,酸酸麻麻的软成一片,让他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。

恍惚间他好像又看到当年将将五岁的小太子,奶声奶气的说要帮他分忧,立志研制牛痘防疫天花的情景。

“皇阿玛的胤礽,终于长大了吆。”

可不是长大了嘛?这几年里头,康熙皇帝不断的北巡,南巡,北边打沙俄收蒙古,南边剿海盗倭寇,一年里头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外头奔波劳累,指挥战事。

胤礽的伤势还没稳定,只能躺在床上的时候,就必须跟着大臣们商议国事。等他伤好利索,手腕可以拿笔写字了,当然就是直接批复所有的奏折。

这可不是康熙皇帝在的时候,先把重要的折子都批复好了,只留给他简单的那部分,也不是是在他批复完后,再给他做检查核实。

独自面对那一本本轻薄的,小小方方的奏折,胤礽只觉得它们这一个个的,都好像装载着大清的万水千山,万千子民一样,重逾千斤,让他用已经痊愈的双手,捧起来翻阅一下都甚是困难。

沉甸甸的国事压在他的肩膀上,压的他透不过气,每天忧心忡忡。

每一次落笔之前,哪怕都已经反复的考量,琢磨,透彻于心。可他还是害怕。他怕,因为他一个字,一个笔画的不对,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。怕他这一个批复下去,就影响到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民生。

所以胤礽是真心的感激阿茹娜格格。感激她在最初的时候,天天进宫陪在他身边耐心的开导,指点。否则只靠胤礽自己一个人,要坚持下来这个过程,更是要艰难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