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节(1 / 2)

荣锦路 漫漫行 2990 字 4天前

但他的祖父还如此担心此事,想到这,卫赜叹了口气,“祖父,卫家这些年已经足够耀眼了,族中的子弟也人人骄傲自矜,如此下去,可不是长久之策,与卫氏一族。”说道这,卫赜看向祖父深思地双眼,严肃地道,“是祸,而不是福。”

“卫氏一族也许需要一场失败,来使族人反省自身了。”

听到这句话,卫逊心中一震,眼中由严肃转为释然,最后嘴角又挂出淡淡地欣慰地笑容,“是祖父执拗了,险些被功名浮华遮了双眼。你说得对,卫氏近些年确实在朝中有些显眼了,卫氏子弟的风气,也确实需要好好整肃。”说道这,卫逊看向长孙的目光也带着淡淡的骄傲,“你比祖父看得更加深远。”

“祖父身在局中,又每日操心着朝政,一时难免有些顾不过来。”卫赜宽慰道,“孙儿身在局外,又和族中子弟经常相处,所以才发现的快些罢了。”

卫逊听后,点了点头,他的长孙一直是他今生最大的骄傲,他相信有他的长孙在,卫氏百年之内不会衰败,甚至会更加兴盛。

正在这时,一位小厮从门外跑了进来,对着守在门外的石管家,欢喜地叫着,“石管家,快禀告老太爷和大少爷,大喜啊,少爷得中会元了!”

石管家听后,眉眼间立时笑开了,立时对着屋内高声回禀着。

屋内的卫逊听到后,看了身旁的长孙依旧温和平淡的谦和样子,不禁更加高兴,对着门外叫道,“你们进来回话。”

“是”

“是”

等着两人见礼后,卫逊问道,“今日的杏榜中,我卫氏一族共有多少人榜上有名?”

“回老太爷,算上大少爷,上榜者族□□有十三人。”然后,小厮将卫氏族中剩下被提名地子弟的姓名全都报了一遍。

卫逊听后点了点头,今年的春闱会试,卫氏一族共有二十七人参加,如今也算是尽一半了,这样的结果,若对于别的家族,可以算的上天大的喜讯,但对于卫氏来说,只能算得上是尚可罢了。

“颜氏一族呢?”虽然已经想通,但卫逊对于颜家这个同样地位的门阀世家还是要了解的,知己知彼,才能朝中的相处之道。

小厮很是庆幸,他之前听石管家的话,将颜氏一族的情况也探了清楚,不然如今肯定答不上老太爷的话,到时不仅赏钱没了,说不定还要被责罚。

“回老太爷,颜氏一族共有二十人中榜。”小厮恭敬地答道。

之后,卫逊具体问了些颜家的情况,得知颜楠是杏榜中的第二名时,转头看了眼没有丝毫骄傲之色的长孙,又将目光转向身边的石管家道,“他讲得不错,赏他三个月的月钱,叫到院中听用吧。”

对于这样识字,还能将情况打探清楚,在他面前还能有条有理地讲话的小厮,是个值得栽培的人。

小厮闻言后欣喜地叩头谢恩,比起三个月的赏钱,能在老太爷的院中听用,更让他欢喜地流下泪水,他日后的也算有了出路。

他庆幸自己小时候不怕苦,偷听了村中教书先生的课,虽然认识的字不算很多,但看榜这样的事还能胜任,他花了不少心思求得了差事,听了石管家的话,将所有的情况打探清楚后,才敢回来禀报。

如今,他入了老太爷的眼,日后只要用心办事,就会有出路了,不用为生计发愁了,他也到了说亲的年纪,这样一来,亲事也算有了指望,不然,以他现在的情况,连房媳妇都说不上。

眼前的小厮对着卫逊说着感恩戴德的话后,便在卫逊的目光中随着跟随石管家退下,屋内又只剩下了卫逊卫赜祖孙二人。

“颜家今年参加春闱的共有二十八人,中榜者二十。”说道这,卫逊叹了一口气,“如此看来,族中的弟子确实需要整顿一番了。”

他不是为输给颜家而叹息,而是为卫家子弟的教养而担忧。

对于这点,卫赜很是清楚,“祖父,现在认清也不算太晚。”

卫逊清楚长孙话中的意思,这所谓的认清不只是指他,“我会让人将颜家的会试结果传遍整个族中。”他要让每一个卫氏族人都认清他们这次的失败,认清正视他们自己,以免让卫氏一族在他手上走上衰败。

“你得了会元的消息,想必这时已经传遍京中,除了明日的答谢座师外,这想要宴会必定不会少。”卫逊看了看眼前的长孙,笑着道。

对于长孙得中会元,与他们来说,也算是预料之中。今年卫氏一族的会试差强人意,与颜家相差太多,不过,有了这会元的名头,也不算是门面扫地。

认识道家族的不足和朝中的局势是一回事,这家族的脸面是另一回事。

卫赜明白祖父的意思,直接答道,“明日拜谢两位座师后,孙儿便会闭门谢客,全心准备十日后的殿试。”

在大齐,会试放榜后十日,便是殿试的时间,这中间的时间很短,所以中榜的学子很多都在家潜心读书,这也是常态。

而卫赜如此,除了静心学习外,一来是警示中榜的卫氏子弟,希望其亦能静心读书,在殿试中取得不错的名次,这中榜的人数已经少于颜氏了,只能期望其在名次上不再如这次般输的太过难看。

二来是远离那些谄媚示好的宴会,少卷入纷争和算计之中,以免着了什么道,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,以往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。这是卫逊的担忧,毕竟卫家传承百年,敌人总会有,而且现在又是太子母族,陷入夺嫡之争,这想要陷害卫家继承人的人,绝不会少,凡是还是小心为好。

虽然卫赜不怕,但他也不喜欢这样的场合,他更爱清静一些的地方,对于祖父的意思,立时就答应了。

和祖父又叙了些话,卫赜便离开了。

紫宸宫中,沈皎正站在屏风后,看着下方的两位官员对天和帝回禀着这次会试的具体情况。

第73章 用人

紫宸宫中,天和帝翻看完手中的奏折, 对着站在自己下方的两人道, “此次会试, 你二人辛苦了。”

“为朝廷,为陛下效力, 是臣等的本分,陛下体恤臣等,是臣等的福分。”礼部尚书苏弘的官位高于御史中丞许济,所以率先答道。

之后,御史中丞许济也紧跟着拜道, “谢陛下关怀,臣等感激尤甚。”

站在屏风后的沈皎不得不说,在大齐这个皇权极盛的时代,每一个做臣子的都有一套专门和帝王对话的言辞,且大多类同,没有丝毫创新。她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听腻了,更何况她那位每天都要听无数遍的皇舅舅了。

此时的天和帝正如沈皎所想, 对眼前这两位重臣感激的话语, 没有任何感觉, 在许济话刚说完,不待其再说什么感慨,直接进入政事, “刚才的奏疏中, 列举的各地中榜的贡生人数, 朕粗看了一下,好似比往年有些变动?”

“回陛下,今年按照往常的惯例,依旧以诗赋经义为主,二者并重,所以这北方的士子比往常稍多一些,但依旧不如南方中榜的士子多。”苏弘恭敬地答道。

沈皎知道,前段时间,朝中对诗赋和经义的侧重进行了争论,但最终天和帝却要求,二者并重,不分主次。对于这样不偏不倚的结果,再加上天和帝的态度坚决,众人也不再吵闹。

屏风外,苏弘和许济感受着帝王深沉锐利地目光射在自己的身上,冰冷而威严,心中不由颤栗起来,手心中泛着冷汗。

“这以往的会试的结果侧重诗赋,如今这二者并重,为何中榜的南方士子依旧高于北方?”天和帝听完苏弘的回答后,问道。

苏弘听到这个问题,心中稍微镇定下来,“回陛下,虽然南方中榜士子的人数多余北方,但北方士子的名次却多靠前一些,且两方人数相差也只有不到三十人,比之以往,已经多出不少。”

苏弘的这句话,其暗示的意思沈皎明白,北方的豪门大族多,很多中榜的贡生都出自这些门阀之中,这些家族聘请名师,对家中子弟的教养肯定比南方寒门的士子要好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