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4章 以乐教和(2 / 2)

是了,用“汉”字不就行了!

陆承启一拍大腿,脱口而出道:“用‘汉’的篆体字,既能体现汉人是华夏主导,又能表明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核心,一举两得啊!”

见陆承启高兴得手舞足蹈,周芷若在一旁惊愕地看着,良久才问道:“陛下,你这是……”

陆承启心情极好,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,周芷若听得两眼放光:“陛下此举,当可巩固民心!”

“这是自然,有这三样法宝,朕就不怕异族人再入侵中原了。家国在身后,谁敢后退一步?”陆承启洋洋自得地笑道。

周芷若皱眉道:“也不能这般说,还是得防备一下的……”

“梓童说得是,龙旗、汉徽不过是象征罢了,乃是我汉人脊梁骨,是内里精神。但外在也是要硬壮才是,没有强大的军队,如何护卫我汉人大好河山?”陆承启也没有冲昏了头,还是分得清主次的。

“那陛下打算用那首曲子做国歌呢?”

周芷若倒是最为在意这个,乐曲在这个时代,可是担任着教化民众职责的。有个成语叫“以乐教和”,出自《礼记乐记》:“乐者为同,礼者为异,同则相亲,异则相敬。以礼教中,以乐教和。”

周朝之所以能传国八百载,在于政治、社会、经济、军事上的重要措施很多。而对教育文化关系密切者,则为制礼,作乐。周公制礼作乐,乃集前圣之大成,其范围泛及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各方面,诸如冠、婚、丧、祭、乡射、朝聘之类,其仪文度数之周详严密,实为世界各国所仅见,而其宗旨则不外乎调节性情,使人日从善而远罪也。

周公制礼作乐,实际上为一件事。‘乐自内出,礼由外作。’乐主和,礼主敬,乐是情之不可变,礼是理之不可易,合乎情,然後合乎理。完全的人格和理想的社会,必须兼备礼乐之教,才算美善相乐、尽善尽美。孔子说:‘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;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。’中国号称礼义之邦,而制礼作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。

西周的教育宗旨,便是儒家所谓之六艺之教。即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是也。其中礼乐二项,尤为六艺之中心。礼代表人的分际,即伦理观念;乐代表人的同情心,即和谐相处。礼是人伦所不可易者,乐是人情所不能已者。

后来“礼崩乐坏”,就是形容西周覆灭,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而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,渐渐也引用为伦理道德文化的日渐散失导致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的现象。但周朝的礼乐制度,自此深入人心。

陆承启自然明白国歌的关键,也是大感踌躇:“国歌需得雄浑激昂,大气磅礴,能增强汉人自豪感最好不过了。只是朕遍观当今曲目,不过靡靡之音,不堪入耳,如何能成?”

周芷若笑道:“臣妾听闻,刑部尚书苏轼词风向来豪迈,陛下何不召见苏子瞻,前来为国赋诗词一首?”

“妙啊,妙啊!梓童不愧是朕之窦后!”陆承启先前是想不到,差点想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放进来了。幸亏没有,这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不太符合这时候的曲风,歌词也显得有些浅白了。汉人诗书最讲求韵律,想必廷议那一关是不好过的。

“陛下只是一时间没想到而已,臣妾不敢居功!”周芷若依偎入陆承启的怀抱,柔声说道,“陛下为国事操劳太甚了,便是在养病,也不曾忘了处理国事。就不能好好放下一段时间,修养修养身子么?”

陆承启也动情地说道:“非是朕不想,而是不能啊!一万年太久,朕只争朝夕!”他心中有点感慨,如果不是知道北宋南宋的下场,恐怕他也不会有这种危机感,说不定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昏君了吧?夜夜笙歌,酒池肉林,想想都是诱惑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