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,一个丰收的季节。可对于老百姓而言,却不是太友善的。因为,东南路的水灾,朝廷表示要震济。于是,大晋朝廷的治下,又是加赋了。
朝廷若想收一文钱,到了下面,真是收刮百姓时,官吏们不翻上了几倍的话,那真是不可能的。
那又如何呢?
朝廷高官们的旨意,有天子的印玺,那是诏告天下的。
各处的衙门,肯定不会放手了这等上下齐捞的好机会。
秋。
东南路的更南边,有大股小股的造反队伍,起来反抗了朝廷的收赋,更是杀了小吏小差役。
对此。
朝廷就是派兵剿灭。
桓大将军的儿子,桓小将军的军队一直扎根在靠着大江的南边。这是离着建业城的距离嘛,并不是特别的远。
于是,太和帝派了天使,去宣了圣旨。
由桓小将军冷兵,南去灭了乱民。桓小将军在天使名面的圣旨,暗中的另外一些好处下,当然,那些好处嘛,是太和帝的意思。
桓小将军在利益面前,自然是同意了。
桓小将军领兵南征了,又不是打仗,就是剿一剿乱民。这等功劳,于桓家军而言,那可谓手到擒来。毕竟,桓家军一直以来的对手,可是大魏朝的国军这等百战胜军。
战场上的撕杀,让桓家军那是真正的边军,而且个个老兵都有真本事的。
建业城。
皇宫。
太和帝从传旨的太监归来后,就是心情非常不错。特别是确切的得了秘奏,桓家军南下后。太和帝就更加的开心了。
“此事你办得不错。”
“赏。”
对于传旨的太监,这个太和帝的心腹,太和帝自然是赏赐了一翻。
太和帝是得意了,更是高兴了。当然,这不过是帝王大业的第一步。在太和帝的心中,一直以宏大的目标。
那便是从士族手中,慢慢的拿回了司马氏的权柄。
别看天子至高无上,实则,在皇族司马氏手中的权柄是无限的小。因为,帝王也是受困于士族们的制约啊。
整个朝堂之上,太和帝发现,翻来复去,全然是那是高门子弟。寒门没出头的机会,就是有也非常可怜的。
这些年了。太和帝借着帝王之威,也不错小小的调整了一些。
当然,幅度不是太大。倒不是太和帝不想一朝天子一朝臣,而是朝廷之内,士族力量过于庞大,他没奈何。
毕竟,太和帝的人手,在这个朝廷制度里办事时,那来来往往的,就是士族,就是与士族相关连的一群利益者。
这一回。桓家军的离开。
太和帝自然准备动手了,他准备了太久的时间。
那便是寻了一些士族中的软杮子开刀,一点一点的削了士族的力量。同时,还是要团结一批人的。比如谢氏一族。
太和三年的冬,格外的冷。
这一个冬,整个建业城的气氛特别不好。
士族高门也是气氛压抑的,因为,太和帝提拔了太多的自己人,特别是那些人还是寒门出身。当然,更有一些士族表示不满后,被太和帝明里暗里的打压了。
潜流暗动的建业城,哪怕是平民百姓也觉得不对头。
一些士族中的纨绔子弟,在这个冬天,也是销声匿迹了。
第59章
荣娘家的生意,还是继续着。
可荣娘家的气氛却是不太好的。因为,打从儿子伯玉发热那一回后,最初也许没察觉了什么。可慢慢的还是发现了。
一家人都得承认了一个事实。
曾经聪慧无比的小伯玉,如今变了。他不是那么聪明,也没那般的爱说话了。
小伯玉以前若是一个活泼讨喜的聪慧孩子,天生就是天才的话。那么,现在的他有些孤僻,有些反映慢了下来。
就像是理解力一下子降了许多。总是听别人讲了好几遍话后,他才会慢腾腾的给了一点反映。特别是小伯玉已经不讲话了。
荣娘带着小伯玉去求了庞大夫好些回。
庞大夫也是讲了,小伯玉的喉咙没问题。这不讲话了,许是当初发热烧了脑子,留下来的后遗症。
小伯玉的变故,让荣娘家的太和三年,蒙上了一层的阴影。
“玉娘,伯玉,吃饭了。”
过了周岁的孩子,目前也快接近了一岁半的时候。倒也是断了母乳,更多的吃了粥,以及一些辅食。
荣娘端着两碗粥,用骨头熬的汤,粥里面有小丁点儿大的一些蔬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