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节(1 / 2)

“娘,已经来不及了,定南将军向来雷厉风行,不出两日,征兵的人就来了,娘,你能否今日去县城一趟?”

“你让我现在去找楚儿?楚儿在县学里好好读书,你竟要他去求知县大人?”

于书燕却是点头,俞氏却道:“许是你听错了,楚儿可没有这能耐。”

“娘,你这一次若不帮我,我便听了秦楚的话,跟他回县城里去。”

“不行。”

俞氏一听到这话就不淡定了,不过想起先前老四媳妇愿意和离的话,俞氏忍了忍,说道:“今个儿太晚了,我明日便往县城一趟,我只将此消息告诉我儿,可是真做不来,你也不能赖上我。”

秦楚哪会做不来,上一世他便给大嫂家里保了这一个名额,大嫂的大哥便因此而留了下来,想来他为大嫂一家如此上心,却反而面对她大哥却如此不上心,这一点也是她一直恨着的地方。

俞氏要明个儿才去,瞧着今日的天色也的确不早了,看着时间,还是来得及的,于是于书燕从正堂屋里出来,才走出来,就看到廊下的大嫂忽然转身往厨房去了。

莫非刚才大嫂在门外偷听?

虽然上一次她在衣裙上做了手脚,她没有与之计较,记忆中倒是与上一世的大嫂有着明显的不同,上一世至少这个大嫂不管是在庾县还是在京城,都是一个好的名声。

于书燕回了东屋。

而刚才匆匆进了厨房的毛氏,此时站在厨房里心情极为复杂,想不到定南将军过来征兵,每家都得出一位,那岂不是她家唯一的大哥也得被征走?

他们毛家就这么一根独苗,如果真的被带走,她爹娘该如何度过晚年,到时就是家散人亡了。

第76章 于英改走了

毛氏在厨房里来回的踱步,心思不定,脑中却浮现刚才四弟妹说的那一番话来,四弟向来宠着自己的妻子,想来这个名额必定给了于家的了,不成,她要抢走这个名额。

第二日俞氏果然在于书燕的催促之下要去县学,毛氏却找了一个借口,也不知她怎么说服的俞氏,便跟着俞氏一起去了。

今日做饭自然落到了史氏的头上,于书燕却在东屋的书房里呆着,就等着俞氏带来好消息。

而县城里,因为定南将军此番前来征兵一事,反响很大,眼下要征走这么多的男丁,有不少官夫人在走后门,而不少百姓却跑来县衙抗议,希望知县大人能为百姓多说两句。

知县齐百生正为着此事着急,怎么忽然就要下令过来征丁,他还曾向知州上书,连着知州大人都叫他好好配合。

此次之事,皆是朝廷上下无人支援,而定南将军无法,只好就地征兵起事镇压,待岭南平定,这些壮丁便能反回原籍。

可是他们不曾经过训练,就这样冲上战场,恐怕未必回得来。

于是这些地方官员走了不少后门,根据离朝律法,家中有功名的秀才免去名额,家中有官在身的可免,可是还有不少富绅家里没有权势却有大把的银子,有不少给定南将军捐银捐粮的,达到一定的数目也是能免的。

秦楚却在两日前与齐知县见面的时候,他便在齐知县那儿得到两个名额,一是秦家的,一是他为于家求来的。

待他办好了此事,这些地方官员才收到消息,才开始走动。

到了这会儿人都来了,有不少人已经寻路无门,毕竟名额早已经分走,再求就得亲自向定南将军相求。

秦楚拿到这个各额也没有急着回村里头,却是在等一个时机,他前一世没能救到于英改,也是他大意,事后媳妇怪了他多年,以至于秦家遭难之时,也不曾寻到于英改,是死是活都是未知。

而这一世,秦楚是一定要救下于英改的,不让他走,留在家中,想来小媳妇会开心不少。

秦楚打听到定南将军的副将已经到了庾县,于是他拿着知县写下的文书便去见了这位英勇善战的鲁副将。

秦楚前脚刚出城,俞氏和毛氏后脚就进了城,进了县学寻人,才知道秦楚已经离去,两人以为已经回了桃花村,于是赶着马车匆匆回来了。

进了门已经是晌午,于书燕听到马车声,她便匆匆从东屋出来,看向俞氏和毛氏,便问出了口。

俞氏反而问她秦楚可曾回来,于书燕一听就知道两人必定是没有找到秦楚了。

于书燕心情很不好,跟着俞氏进入堂房,俞氏将自己在县学里打听到的告诉了她,事实上俞氏是答应了这个懒媳妇的要求,但她今日去了一趟县学,已经仁之义尽,她不觉得自己有何问题。

于书燕却急得不行,心想着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秦楚不在县学,他到底去了哪儿?

俞氏显然是不愿意再去县城了,于书燕便想回娘家一趟,找不到秦楚,那边定南将军征丁的人恐怕今夜就要来南亭镇了,她必须叫她哥暂且躲起来才成。

于是于书燕想也没想的冲出秦家往玉兰村去。

俞氏看着这个懒媳妇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,转身便走了,面上就有些不好看了。

而毛氏也是心中忐忑,此时院外有毛家人来了,史氏累了小半日,正生着闷气,于是朝正堂屋里喊,“大嫂,你家里来人了。”

正堂屋里两人一听到毛家来人,立即想到了什么,毛家人自然也是为了那唯一的儿子而来。

毛氏便立即朝俞氏跪了下来,“娘,看在我嫁入秦家多年的份上,娘您一定要帮我毛家,我毛家只有我大哥一根独苗,若是真的去了,就再也回不来了,以后我爹娘该如何是好?”

毛氏一边说一边哭,俞氏想了想说道:“既然老四媳妇也想要这个名额,你也想要这个名额,我便叫楚儿去求求知县,你且起来,我们呆会再去县学。”

毛氏一听,心下一喜。

毛氏出了堂屋,到了秦家院外,毛氏的爹娘正在院外守着,看着女儿,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,连忙说起县城里征丁一事来。

毛氏便叫爹娘放心回去等着,她已经求了婆母,婆母已经答应了。

眼下毛氏是寻路无门的,好在将女儿嫁给了秦家,秦家还跟巴东郡大儒有关系,想来弄到一个名额不成问题。

毛氏父母终于劝了回去,毛氏心中更加坚定,她一定要弄到这个名额。

吃过晌午饭,俞氏和毛氏又坐上了马车往县城里去。

而于书燕从秦家院里冲出来,再没有心思吃午饭,眼下她最担心的是大哥,秦楚不见了,她就让大哥先躲起来,只要寻不到他,到时秦楚再来周旋,想来不成问题。

于书燕才进玉兰村,就听到村里人议论纷纷。

其中一位妇人说道:“这都是怎么一回事,为何此次征丁只征走了于家的儿子,其他人却不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