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(2 / 2)

重生农家乐 桃花露 3137 字 24天前

大家哈哈笑着,一起过去。

吃完饭,大家聊了一会儿都感兴趣的话题,秀瑶和秦业就告辞,然后去篾匠那里将已经做好的麦绰子装车带回去。

两人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先去了姥娘家,将麦绰子给他们看,教柳升学会使用。大家看那么好用的东西,忍不住张罗一下,去地里试试看。

柳升学会了,拉开架势,“呼啦”就是一片,再呼啦又是一片,一次至少能割掉六垄麦子,他欢喜地喊道:“好东西,好东西呀!”

柳起几个也要试试看,结果他不管怎么用,总觉得不那么顺手,只得道:“看来我太笨了,学不会。”

另外几人也学了一下,现在有挡子挡住,倒是不太会伤到腿,不过因为也重了一些,有些人就更不会用。柳升欢喜道:“哎呀,看来就是给我配的呀。一天十亩地,那咱家都不够我割的呢。你们可都大猪头肉给我伺候好了,挨家抡着我去给你们割麦子。”说着就笑起来,大家也欢喜。

秀瑶又请三姥爷做几个小木轮的小木车,可以把矮粗的大筐子放上,这样麦绰子收了麦子就倒进大筐里。小车可以用一根绳子拴在钐麦子的人腰上,等满了,就有人去换大筐,将麦子推去场里。

三姥爷连夜做好了几个,秀瑶拿走,让他们接着做。麦绰子秀瑶也留下三套,让他们教人用,如果有要买的就统计了数量去张篾匠那里拿。

现在是八百文一套,不管关系亲疏远近,都是如此。当然不买的可以租,一天五十文,能收割十亩地,也很划算。只是如果不会操作的,非要使用,伤了刀,或者自己各种乱操作割到了,那卖家是不负责的。

秀瑶跟姥爷等人商量好,然后第二日就和秦业赶着驴车回家。

过了十来天,转眼芒种节气到,家家户户要抢收小麦。

秀瑶让秦业又去了一趟县里,把二十套麦绰子拿回来,只等着自己家的招牌一出去就可以卖钱。芒种还没到,秦大福看家里有块麦子已经熟了,他就张罗着去试试。秦大福对那麦绰子感兴趣,去苜蓿地里练得很熟了,手直痒痒。

芒种前两天,秦家就祭镰,放了大鞭——秀瑶说为了吸引大家注意,然后一家人都兴冲冲地去了麦地。另外自然有好奇的人也跟着去看,就见秦大福腰上拴着一根绳子,拖着个大匾箩,手里抬着个什么家什儿,就看他手舞足蹈地在地里忙活着,然后“嚓嚓嚓”,一片响声过去,那麦茬就光溜溜地露出来了。

而麦穗和一截麦秆就落在了那个鸡窝笼一样的东西里,那东西前面还有个大镰刀头,麦穗落进去,满了,秦大福回头就倒进大匾箩里。

这么一笼一钐,一片麦子就没了头,有心人数了数,起码六垄左右,大家都惊呼起来,奔走相告,纷纷嚷着来看老秦家变戏法。

秦大福那个美呀,小粗腰一扭,双臂一动作,嚓嚓嚓地就割了大片麦子。大家眼瞅着他一个来回过来,一亩地去了少半,再一个来回,大半没了……

“大叔,一天割多少呀!”

“十亩地!一百钱文我给你们割了!”秦大福吆喝着,继续割麦子,一边割一边还好心情地唱起了曲子,边唱边合着拍子,这麦子割得就更带劲。

有人跃跃欲试,就问这东西哪里来的,多少钱,秦业一一解释,八百钱一套。大家就说贵,秦业笑道:“不贵呢,可以几家合买一套,一天十亩地,你自己家也使唤不完,合用的话划算。”

有一些人一合计,立刻就要买,秦业就回去给他们张罗,还得负责教会一个人。许二妮看见自然也心动好奇,想试试看,她对秦业道:“爹割麦子怪累的,不如我去。”

柳氏听见了道:“你一个女人,去干什么,咱家现在干的完,就不用女人下地,你歇着吧,做做饭就好。”

许二妮却闲不住,就去地里往场里挑麦子。

如今有了这个,连秦显都不用休假了,不过秦显还特意回来看了看,回去跟学堂里的人学,有好奇地就趁着休息的时间跑出来看,连呼过瘾,纷纷想办法买一套送给家里。

有会做生意的,立刻就买了去,六七十文给人家割十亩,家里买不起的让人帮忙割还是乐意的。而秀瑶原本也不是真想自己家去给人家割麦子,不过是个噱头。为了让买她麦绰子的人能赚点钱,如果找她家去割麦子就是一百文,租用家什儿就是五十文。大家算算,还是直接找人割划算呢,一天十亩,才七十文,这要是天气不好也不怕的,转眼工夫就到了场里了。

秦大福兴奋得很,自己家割了,又去给老秦头家割,老秦头也会算账,就让秦业拿一套来给秦二贵,让秦二贵出去给别人家割麦子,十亩地收七十文。

不过这么一整天割也不是轻快活儿,秀瑶就跟秦大福道:“爹,你就把麦绰子给俺三叔,让他自己割,干嘛非得你去?这东西累得很呢。”

秦大福笑道:“我这不是觉得新鲜嘛。”

秀瑶道:“那也不行,你要是再去割我就不让你用了。”

秦大福只得道:“好好好,我教你三达达。”

秦三顺却怎么都学不会,不是这里不对劲就是那里不对劲,看着明晃晃的钐刀他又觉得不安全,轮了两圈就撂挑子,不想钐麦子。

老秦头看着不吭声。

有了这套收麦神器,家家户户都轻快了很多,就算没有七十文钱的,只要家里有鸡蛋有鸡,也是可以的。自己家又省力又抢了时,免得一场大雨将粮食糟蹋了。

麦收还没完,张篾匠那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,他还找了人帮忙,很快秀瑶的本钱就回来,也跟着赚了不少钱。就算后来别的篾匠也会做,但是大家还是认张篾匠,毕竟秀瑶是在那里买的,他们都觉得秦秀瑶买的地方,那肯定是好的。

不过别地也有做的,特别是一些大户家,自己家就有篾匠,买了秦家的一套回去,很快就能复制出好几套来。不过还是冯浩然说的那个问题,自己家种地的人家喜欢用,那些帮工却不肯,十天的活儿一天干完了,那九天吃什么?哪里去赚钱?

可人家秦二贵等人帮人割麦子,七十文十亩,简直是便宜的跟白捡一样,以前如果请人一天都要三四十文,一天一个人也就是割半亩多点。

这样以来,那些家里没有什么地,靠给大户帮闲干活的人几乎要失业了,便开始有人闹事,帮大户家干活的时候不肯用麦绰子。

而大户家自然也生气,如果不用就雇别人,那些去赚钱的就会被人打。老秦头本来也叫秦二贵去周家帮工,被秀瑶拦住了,不许去,秦二贵倒是听秀瑶的,老秦头气的慌。

谁知道后来周家和那些帮工的打了起来,去帮忙割麦子得被打了很厉害,他们又庆幸听了秀瑶的话。

而秀瑶怕有人迁怒他们,就叮嘱家里人不要落单行动,也不要随便出去走,大家都在一起干活就好。毕竟村里人都得了他们的实惠,大部分人会帮着保护他们的,那些纯帮闲的也不敢在村里跟村民闹事。

最后还是顾宁给冯浩然出主意,实行了秀瑶那个承包制。冯家上行下效,实行了地亩承包制,那些帮工的,收完十亩地一共给两百文,虽然比以前少,可他们也能使用麦绰子。而且早收了,他们还要帮忙种地,除草……照旧也有钱,闹事的才渐渐地少了。

最主要的是满足了那些带头闹事人的*,事情很开就压下去,没有恶化成大片的对立。

冯家做得好,得了知县老爷的夸赞,老爷子高兴,少不得又夸冯二奶奶和冯浩然。

冯二奶奶得了实惠,对秦家自然更亲近友好,也大方,还冯掌柜来送了端午节礼,给老秦家大大地长了脸,让张氏在村里着实扬眉吐气了一会。

尤其是周家,看老秦家的眼神,也越来越热切,甚至暗含着一点嫉妒。

麦子收得快,农耕农种的时间就绰绰有余,秀瑶让爹拿出五亩地来种他们从冯家拿回来的玉米种子。秦大福现在可是听媳妇闺女的,被老秦头说他是个老婆孩子奴,没有老秦家的样子。

玉米的种法和棉花差不多,耕地、耙地、养肥,然后牛拉着犁具川垄沟,一人端着种子瓢点埯,一埯三粒浸泡过的种子,还加了其他能够驱虫的东西。点埯的人点上种子,顺便还要用脚踩一下,将种子踩进去,然后后面再跟一个撒肥的。因为种子被土盖了一下,撒上肥就不会烧到种子。

最后再牵着牛,套上耙,将垄沟耙平就好。